2021-01
中外供应链金融的4大差异点
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国外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早,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比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成熟。国内供应链金融近年来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所带来的技术支持。
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国外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早,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比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成熟。国内供应链金融近年来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所带来的技术支持。
国外供应链金融与国内供应链金融都存在哪些差异呢?
1、发展路径的差异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比较早,主要是从企业开始的。最早的供应链管理集中在生产和物流上,后来出于降低营运成本的需要开始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财务问题,从而产生了财务供应链和贸易融资等,其中都涉及到供应链金融的问题。随着进一步深化,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领域。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最初是由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主导的,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业银行也有贸易融资的业务,但是真正整合为供应链金融的是深圳发展银行在2006年推出涵盖内贸和外贸的全程供应链金融产品。之后,各银行业开始推出整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业务,逐渐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2、主导力量与风控能力的差异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主要有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等,参与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中,最大的差异在于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是独立于商业银行,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等重要利益相关方主导,面向供应链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金融机构。它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运作模式已相当成熟,管理风险能力也比较强。
如Orbian,就曾连续4年被Global Finance杂志评为全球最佳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方。国外还有些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是由物流公司发展起来的或是其子公司,具有掌握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如UPS在1998年成立了UPS Capital为客户提供包括代理收取到付货款、抵押贷款、设备租赁和国际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
我国专业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的发展还不成熟,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3、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差异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比较全面,涵盖了供应链的大部分流程,从企业存货融资、装运前融资,一直到装运后融资。其业务模式有应收账款融资、保理和反向保理、存货融资、商业承兑汇票、汇票贴现、各种单证授信、动产抵押质押授信、信用证、结构融资等。
由于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历史比较长,相应地具备了成熟的业务模式。一方面是业务种类或者说是金融工具数量比较多,可以适应不同类型企业从事不同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从一些基础模式发展出更高级的综合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高效全面的服务。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存货融资。其中应收账款融资是当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4、供应链金融影响因素与市场环境差异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度、需求和技术。
首先,需求的增长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拉动式因素。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活方式、消费偏好、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化。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资金链管理的重要性,产生了短期的资金融通、降低营运成本、分散市场风险、抵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汇率波动等风险规避的需要。金融机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与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从而进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国内外在具体需求上存在着差异,欧美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流动性不足,它们把重点放在供应链过程的最优化和可视化管理上,而不是融资成本。同时利用自动化系统来降低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国内的需求则源于其传统的低信用问题,希望利用供应链金融提高其信用水平,从而进行融资。
其次,技术的进步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推动因素。供应链金融发展最主要的技术因素是信息科技平台建设。
国内的信息科技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而国外已经进入到实践和普及的阶段了。Orbian公司研究了两种形式的平台建设,一种是多个投资者提供的多个平台,一种是供所有可以提供资金的组织使用的单一平台。
最后,制度创新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制度和政策体系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环境支持和保证。
在金融制度方面,长期的金融发展历史、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成熟的信用制度造就了发达国家成熟和发达的金融体制。种类丰富和数量众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是混业的经营模式、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严格却灵活的金融制度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保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制度本身和这种制度化基础上的市场对新业务模式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以上文章来源于供应链金融学堂,作者吴爱东、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