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
聚焦基建产业链,掘金钢铁债
“碳中和”对于高耗能行业影响深远。在供给收缩的影响下,2021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均创历史新高,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2021年在产能产量限制的带动下,煤炭钢铁等板块信用基本面修复较大,利差快速收窄。本篇报告聚焦钢铁行业,挖掘强景气度下的钢铁债投资机会。
摘 要
“碳中和”对于高耗能行业影响深远。在供给收缩的影响下,2021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均创历史新高,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2021年在产能产量限制的带动下,煤炭钢铁等板块信用基本面修复较大,利差快速收窄。本篇报告聚焦钢铁行业,挖掘强景气度下的钢铁债投资机会。
供给:整合动作频繁,预计2022年钢材产能稳中有降。钢材价格过去更多由需求主导,近年来供给更为关键。2020年以来,钢铁行业整合动作频繁,预计“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将加速。在环保限产及保障冬奥的双重压力下,预计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稳中有降。展望“十四五”,预计短期内钢企仍面临较大环保限产压力,中后期随着钢企环保达标比例上升,限产压力将有所削减。
需求:下游需求分化,供需整体紧平衡。2021年地产、基建等钢铁主要需求领域走弱,机械、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增加。行业供需改善叠加成本端上行,带动2021年钢材价格大涨。预计2022年钢铁行业需求端保持高景气度、供给端产能产量双控,整体供需紧平衡,钢材价格短期高位持稳。
钢铁行业信用展望:高景气下,偿债能力提升,债券供给更为稀缺。基于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维持高位,资本开支进入下行期,我们判断未来钢铁行业偿债能力持续好转,行业信用风险下行。同时存量债步入收缩阶段,高收益率与性价比的存量钢铁债未来将更为“稀缺”。
钢铁企业信用评分框架及主体推荐。从财务端、经营端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35家钢铁企业的相关数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赋值计算并排序,最终结果分为4个梯队。综合信用评分结果和利差情况,新余钢铁和重庆钢铁的存量债具有一定性价比。
1
强景气度下,钢铁债值得挖掘
“碳中和”对于高耗能行业影响深远。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关键词,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碳达峰规划,高耗能行业产能与产量供给均受到限制。在供给收缩的影响下,2021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均创历史新高,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与落实,高耗能行业供给增量仍然有限,同时碳排放成本不断显性化,未来高耗能行业的产品价格中枢将大概率实现系统性上移,带动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2021年在产能产量限制的带动下,煤炭钢铁等板块信用基本面修复较大,利差快速收窄。受供需错配影响,2020年1-10月煤炭、钢铁价格持续上行,秦港5500大卡最高涨至接近2600元/吨,吕梁柳林4号焦煤最高涨至2300元/吨,螺纹钢最高涨至5,755.80元/吨。10月以来煤炭、钢铁价格虽有所回落,整体仍处于高位,带动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在此背景下,2021年初以来煤炭、钢铁板块信用利差持续下行。截至2022年1月5日,煤炭债、钢铁债信用利差中位数分别为81.0bp、80.7bp,较2021年年初高点分别下行约110bp、92bp。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短久期煤炭债,进攻时刻》、《11大省属煤炭集团,了解一下?》介绍了煤炭债的投资机会,本篇报告聚焦钢铁行业,挖掘强景气度下的钢铁债投资机会。
2
2022年钢铁行业预计维持较高景气度
(一)“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有望加速
2020年以来,钢铁行业整合动作频繁。例如中国宝武通过一系列重组持续扩大产能,2020年实现粗钢产量1.15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钢企。根据国务院2021年10月26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未来我国将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行业供给格局,提升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由此,预计“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将加速。
(二)供给成为影响钢铁价格的关键
作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行业,叠加长期以来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钢铁行业供给受政策端影响较大。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2020年以来的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均对行业供给产生显著约束。
工信部2020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根据国务院2021年10月26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未来我国将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
去产能方面,2021年以来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均发布政策细化“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去产能要求。产能置换方面,工信部于2021年4月17日发布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新版《产能置换》),将产能置换比例由1.25:1调升至1.5:1,并扩大了产能置换区域,进一步压缩钢铁行业产能增长空间,推动钢铁行业优化产能结构。
在“十四五”时期深化去产能、加速产能置换的主基调下,预计我国粗钢产能稳中有降。根据各省工信厅、各市工信局数据,2022年我国拟建设粗钢产能6196万吨,拟退出粗钢产能6450万吨,产能净置出约 253万吨,“十四五”期间累计净置出产能约1267吨。
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先增后降。上半年在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复苏的带动下,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1.8%,下半年钢铁行业生产风格切换,限产成为关键词。除河北于上半年率先发布2021年钢铁限产政策外,安徽、山东、江苏、京津冀等省区陆续于下半年发布2021年钢铁限产目标。随着各地限产政策落地,下半年月度粗钢产量持续下降,2021年粗钢产量整体呈压减态势。
在环保限产及保障冬奥的双重压力下,预计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稳中有降。为保障冬奥会,唐山市出台保障冬奥新政,全市有压减任务的企业2022年3月13日前产量不得增加。此外,据工信部发布的错峰生产通知,冬奥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 30%。展望“十四五”,预计短期内钢企仍面临较大环保限产压力,中后期随着钢企环保达标比例上升,限产压力将有所削减。
(三)2022年钢铁行业需求预计稳中有增
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走势与下游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相关政策、事件对下游行业造成的影响会通过需求侧传导至钢铁行业,从而影响钢铁行业的景气度。2021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分化,具体表现为地产、基建等钢铁主要需求领域走弱,机械、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增加。
地产:2021年,受新冠疫情、极端自然灾害等事件冲击,叠加中央及地方对地产行业的调控,房企开工积极性显著下降, 7月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的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为负。随着未来地产调控稳字当头,预计2022年房企融资压力有所缓解,地产用钢需求趋于稳定。展望“十四五”,在促进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主基调下,预计地产用钢需求增速放缓,用量趋于稳定。
基建:2021年我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持续大幅回落,11月同比增速为负,用钢需求整体减弱。专项债方面,上半年专项债发行量大幅低于往年同期,专项债发行后置特征明显。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温和恢复,用钢需求稳中有增。展望“十四五”,预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用钢增量主要来源,基建用钢总量增速放缓。
制造业:2021年,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我国制造业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用钢需求均在波动中有所增长。预计2022年制造业固投增速稳中放缓,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用钢需求有所增长。展望“十四五”,预计制造业固投增速稳中有增,机械用钢需求稳中小增,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保持高增长,家电用钢需求趋于稳定。
(四)2022年钢铁价格预计维持高位
由于我国铁矿石储量较低且品位不高,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铁矿石自给率较低,高度依赖海外高品位铁矿石资源,且整体议价能力有限。相比铁矿石,我国钢铁行业焦炭及废钢的自给率更高,议价能力更强。因此,铁矿石价格为引发钢铁行业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
铁矿石:2021年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疫情因素叠加我国上半年粗钢产量大涨、铁矿石需求大增,带动上半年铁矿石价格大幅拉升;下半年受我国粗钢限产影响,铁矿石需求走弱,价格大幅回落。伴随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的持续,预计2022年及“十四五”期间铁矿石需求稳中偏弱,价格中枢下行。
焦炭:2021年1-10月,供需紧张带动焦炭价格一路上行。10月,发改委启动煤价干预机制,保供稳价政策导致焦炭价格有所回落。随着后续保供稳价政策及粗钢产能、产量双控政策持续发挥效力,预计2022年及“十四五”期间焦炭供需缓和,价格稳中有降。
废钢:2021年废钢价格整体居于高位,随着未来钢铁行业短流程占比持续提升,[1]预计2022年及“十四五”期间废钢价格稳中上行。
行业供需改善叠加成本端上行,带动2021年钢材价格大涨。2021年以来,受益于国内疫情好转、下游行业需求复苏,钢铁行业需求得到支撑。下半年以来限产政策对行业供给产生较大抑制作用,整体来看行业供需有所改善。加之铁矿石、焦炭、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强,2021年钢材价格大涨,处于历史高位。并且由于下游制造业用钢需求优于地产、基建等建筑行业,板材走势强于长材,2021年板材、长材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38%和34%。
预计2022年钢铁行业需求端保持高景气度、供给端产能产量双控,整体供需紧平衡,钢材价格短期高位持稳。
3
2022年钢铁债更为“稀缺”
基于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同时资本开支进入下行期,我们判断未来钢铁行业偿债能力持续好转,行业信用风险下行。同时存量债步入收缩阶段,具备高收益率与性价比的存量钢铁债未来将更为“稀缺”。
当前钢铁发债主体盈利能力维持高位。2021Q1-Q3,28家存续发债主体的净利润为243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近100%。利润率方面,2021Q1-Q3,28家存续发债主体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3.89%、6.13%,均高于2020年行业水平。在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以来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的影响下,钢铁发债主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钢材价格保持中高位水平,同时铁矿石价格稳中偏弱,带动盈利能力维持中高位水平。
钢铁行业未来资本开支可能趋势性下降,偿债能力步入优化通道。2021年行业现金流维持高位,资本开支较2020年有所下行。考虑到产能置换、环保改造等项目支出属于短期资本开支,预计在本轮改造后,钢企后续项目改造需求、新增产能较为有限,未来资本开支有望延续2021年的下降趋势。
偿债能力方面,自2015年起,行业资产负债率逐季下行,现金短债比持续提升,截至2021Q3,28家钢企加权资产负债率下行至61.3%,现金短债比上行至47.1%。随着后续资本开支趋势性下降,钢企债务负担或进一步改善,偿债能力步入优化通道。
钢铁行业存量债券规模下降,存量资产更为稀缺。受钢企降负债与优化负债结构的影响,2021年钢铁行业存量债券规模大幅下降,2021年末合计3786亿元,已降至2018年末存量水平,存量债券稀缺性上升。在未来资本开支走低与负债率下行背景下,钢铁行业存量债券余额或呈下行趋势,具备高收益率与性价比的存量钢铁债将更为“稀缺”。
4
钢铁主体信用打分排序及推荐
(一)当前钢铁行业存续债券情况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截至2022年1月11日,我国债券市场共有钢铁行业存续债券271只,债券余额3831.54亿元。其中,存续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私募债)263只,债券余额3699.15亿元。从到期情况来看,当前钢铁信用债的剩余期限主要分布在1年以内及1至3年。其中,1年以内到期的存续债券余额为1420.01亿元,占比38.39%;1至3年到期的存续债券余额为1885.41亿元,占比50.97%。
当前共有存续发债主体35家,其中国企、AAA级占多数。从企业属性来看,在近年来钢铁行业整合重组的大趋势下,钢企中国企比例显著提升,当前共有央企11家,地方国企18家,国企合计占比82.9%;民企6家,占比17.1%。从主体评级来看,35家发债主体中共有AAA级主体22家,占比62.9%。当前存续债券发债主体集中度较高,高评级主体构成了钢铁债发行的绝对主力,当前AAA级主体的存量债券余额共计3499.28亿元,占比高达94.6%。此外,多家发债主体间存在母子公司关系。
(二)钢铁主体信用资质打分排序框架
我们从财务端、经营端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构建钢铁企业信用评分框架。
财务端指标包括:(1)盈利能力:钢铁业务毛利率和EBITDA是钢铁企业核心能力和成本控制的集中体现,能够有效衡量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2)营运能力: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3)偿债能力:重点关注钢铁企业的现金短债比和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两个指标。(4)资本结构:由于周期性特征明显,钢铁企业承受过高的财务杠杆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此选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杠杆水平。
经营端指标包括:(1)企业规模:规模越大的钢企越能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具有摊薄固定成本的规模效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粗钢产能指标。(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会显著影响钢企的运输成本,沿海沿江靠近港口的钢企具备更强的成本优势。水运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成本最低。我国钢企铁矿石来源大多依赖进口,因此临近港口的钢厂在获取铁矿石的物流成本上最具优势。(3)产品多元性:钢铁企业通常会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全面的产品结构能够有效规避单个品种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能力体现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吨钢能耗、原材料自给率和人均粗钢产量均能有效衡量成本控制水平。但受数据可得性影响,我们主要以人均粗钢产量来衡量钢企的成本控制能力。
其他指标包括:(1)外部支持力度:钢铁企业发债主体大多有国资背景,贡献了较多的财政收入。央企和地方国企在资源获取上具有较大优势,陷入困境时获得政府补贴的可能性大。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发债主体的企业属性以及相关授信额度。(2)环保因素: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导下,钢企环保改造需求较高。我们重点关注发债主体近三年是否受到环保行政处罚。(3)对外担保情况:对外担保较多的钢铁企业将会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发债主体的对外担保情况。(4)是否上市: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上更加多元化,在信息披露上更加全面,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来说更低。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35家钢铁企业选取相应的指标,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来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满分为5分,将不同的指标划分数值区间并进行3-5分的赋分。
(三)评分结果及推荐
将35家钢铁企业的相关数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赋值计算并排序,最终结果分为4个梯队,具体公司如下:
第一梯队: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梯队: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梯队: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梯队: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信用评分结果和利差情况,我们认为有性价比的主体为新余钢铁与重庆钢铁,前者在第一梯队中具备性价比(2021.12.31主体利差122.7bp,评分4.32),后者在第二梯队中具备性价比(2021.12.31主体利差178.9bp,评分4.23)。
新余钢铁:新余钢铁成立于1990年,实际控制人为江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是江西省内最大的国有钢铁制造企业,区域竞争力强,通过控股子公司经营钢铁冶炼、金属制品制造、特钢制造和铁矿石采选等主要业务,产品品种包括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中厚板材、棒材、线材及金属制品等。公司铁矿石自给率较低,原材料成本占比生产成本超60%。公司地处内陆,原材料运输成本较高。21H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68亿元,同比增长59.48%;实现净利润25.87亿元,为2020年同期的2.3倍。21H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67%,较2020年末小幅降低0.34%;截至2022年1月7日,公司债券余额23.10亿元,其中1年以内到期余额为8.10亿元。
重庆钢铁:重庆钢铁成立于1997年8月,于1997年10月在香港H股上市,2010年在A股上市。2020年9月,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间接持有重庆钢铁23.51%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专注于钢铁业务,产品以热卷和板材为主,主要在重庆及西南地区销售公司。公司原材料自给程度较低,但紧邻长江黄金航道,具有运输成本优势。受益于钢材价格和销量均大幅提升,21H1公司盈利大幅改善,实现净利润26.97亿元,同比大涨21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10亿元,同比大增上升106.06%。其中,热卷和板材收入分别为110.51亿元、61.13亿元,占比分别为49.30%、27.28%,同比分别增长107.98%、76.87%。偿债压力方面,21H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63%,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债务负担较低;现金短债比为82.17%,偿债能力较强。
风险提示:
钢企出现信用风险事件、钢铁信用评分体系可能存在偏差。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范卓宇,SAC 执证号:S0260521020001,邮箱:fanzhuoyu@gf.com.cn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本文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