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15

2022-11

银保监29号文落地的关键之举——如何构建过程信用体系?

2022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2〕2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或“29号文”),提出了动产融资业务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明确科学合理拓宽押品范畴、充分发挥动产和权利融资对薄弱领域的支持作用、加强动产和权利融资差异化管理等要求;其中,对于供应链融资业务,29号文还重点提到支持银行机构将供应链信用评价向“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拓展,通过与企业生产交易、仓储物流等核心数据进行交互,与行内信息、企业信息、政府公共数据交叉验证,实现对动产和权利融资各环节信息的动态掌握。

动产质押融资风控的基础是什么?

“无风控,不金融!” 熊登峰老师曾多次表达了这个观点,此次直播中,熊老师再次重申。他表示,任何形态的金融,在没有解决其风控问题之前进入的,最终都会有人成为“先烈”。动产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市场,没有找到金融控制模式之前进入的,早已伤痕累累。此次银保监29号文的重磅出台吹响了动产再融资的“东风”,同时明确提出来要以风险控制为底线等相关内容。所以,熊老师认为找到风控模式,是落实银保监会29号文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否则文件落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都知道风控很重要,那么金融风控的基础是什么呢?熊老师在万联网直播间指出,金融风控的基础是信用管理。

众所周知,信用是衡量一个主体信誉的金融测量标准,信用水平或等级越高,就表示承债能力越高,风险也就越低。

通常信用采用等级方式进行评价,并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整。如果一种金融业态或产品无法进行信用管理,那就意味着无法开展大规模的风险管理,主流资金无法进来。一方面社会有很强大的需求,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有很强的融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银行等主流资金却进不来,因为对中小企业而言他们缺乏成熟的风控模式和理念,所以这也是我们当今供应链金融的真实写照。

熊老师称,目前主流金融风控的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主体信用管理和基于主体信用的债项信用管理两大类,广泛应用于金融的各种业态。具体而言,主体信用是基于某个组织和个人信誉的信用评价。目前不管什么业态,基于主体信用的风险管理,在国际上有《巴塞尔协议》作为支撑,在国内则有银监会的各种规则支撑,这个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石,也是我国金融的稳定发展的结果。

由此,熊老师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研究动产融资质押,我们面对的基础和现实条件可以用三个方面描述:一是没有解决风控模式之前,动产质押融资就没办法普遍推广;二是开展动产质押融资的核心解决信用管理问题;三是目前主流金融的风控基础,为基于主体信誉的主体信用。也就是说,目前主流的主体信用管理模式是否适合动产质押融资场景,如果不适合我们就难以开展该项金融业务。

目前,主流金融的主体信用管理主要以银行业为标杆,最为成熟。那么,能不能照搬目前这种主流的主体信用管理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不能照搬银行的主体信用管理模式开展风控?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做动产质押的时候能不能直接照搬主流的基于主体信用的风控模式呢?比如直接把银行的人才挖过来,把银行的体系搬过来,然后去做动产融资。熊老师在万联网直播间表示,大家不要做这种无用功,这种形式玩不转的。

主体信用管理为什么不能应用到动产质押融资领域?接着熊老师谈到了不可以这样做的理由,他认为基于主体信用的主流金融风控信用管理有三大特点:1、主观性,主体信用管理是人们按照一定规则,对主体信誉水平进行的度量,带有主观性;2、规模性,主体的规模越大,通常其信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3、时间性,主体运行时间越长,历史越久,通常其信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不过,上述主体信用管理的这三个特点,在动产融资质押领域的主体里却并不适用,熊老师称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从主观性上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信用比较高,直接采用主体信用管理进行融资就行了,无需通过订单、存量或应收账款方式获得融资;第二,从数量构成上看中小企业是动产质押融资的主要对象,但往往其呈现规模小,主体信用比较低等特点,通过主体信用融资太难;第三,从时间性来看,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也难以沉淀主体信用,天然处于金融劣势群体内,所以银行那套基于主体信用模式无法迁移到动产再融资的中小企业里面去。

对此,熊老师指出,供应链融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他们天然主体信用低且主体信用积累很难,而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不需要通过动产质押获得融资。因此,主流金融流行的那套以主体信用为风控基础的模式,没办法帮到动产质押融资里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动产质押融资没办法大规模的可持续推广的基本原因。熊老师称,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在推进落地银保监29号文的时候,就容易犯“张冠李戴”这种简单把银行的风控模式照搬过来的错误。

如何简单理解过程信用的内涵与特点?

银行的那套主流金融的主体信用风控管理模式,即主体信用风控没办法搬到动产融资里面来,那动产融资风控的出路何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关注,熊老师在直播中表示,可以通过引入过程管控来做动产融资风险管理。动产融资属于供应链金融范畴,但在业内研究总结下来,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的常见类型有三种:一是主体信用,主要用于应收账款融资场景,目前已成为银行融资的主战场,部分中小企业受益;第二是物的信用,属于非主体信用类型,人们没有找到其信用管理的方向和模式、衡量标准;三是数据信用,是基于供应链四流等数据而获得信用,但受制于数据来源问题,评价和衡量困难。

目前,供应链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前央行发文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关于“物的信用”,这次银保监会29文进一步推进了一把,也可以说是第二次吹响了动产质押融资的号角。银保监和央行联合倡导要求推动开展动产融资相关业务,市场也就进一步明确了基于“物的信用”的动产融资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理解过程信用?它和跟主体信用又有什么区别呢?熊老师举例:以我们如何判断“哪个是好鸡蛋”来进行说明,过程信用就是通过供应链的过程管控获得的信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对于过程信用与主体信用的区别:第一,从关注点来看,主体信用关注结果,过程信用则关注过程;第二,从观察的方式来看,过程信用的过程中可以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看现在、也可以从未来看现在,但是主体信用只能从过去看现在,没办法预测看到未来;第三个从判断方式来看,以做动产质押为例,过程信用的管控方式是技术方式管控为主,而主体信用的管控方式则主要以人工为主。

理解过程信用需要从传统的主体信用控制这个模式跳出来。从过程管控来看,要建立一种基于过程信用的风险管控体系。而从逻辑上看,基于过程信用的风险管控体系也给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指明了方向,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向。但我们都知道,在构建过程信用管控的动产融资质押的这种风控体系中,目前实际来看并不是非常普及。

既然过程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现在发展又是很不好呢?熊老师认为过程信用是高频的、具体的且不同的品类过程管控都不一样,甚至在过程管控中所要求的技术也不同,而从经济投入产出来讲,人工投入和技术成本也比主体信用的风险体系投入成本更高。在实际操作中,动产融资之所以不能更大大规模推广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人工投入的量比较大,不过现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发展,一些科技公司已经在通过引入大量的新技术来实现对物的管控。

上述提到了供应链金融信用分类的三种类型:主体信用、物的信用、数据信用。熊老师总结称,其独创性提出的所谓过程信用就是通过程管控获取信用。同时他认为,过程管控规模越大,信用水平越高;过程管控水平越高,信用水平越好;主体信用与过程信用是正相关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实物管控开立的仓单融资以及电子仓单并不是简单的过程信用,它融合了仓单开立者或监管人的主体信用。在推动仓单质押融资的时候,尤其是要关注这一点。

如何构建动产质押融资过程信用风控体系?

银保监会29号文中提到要将现在的供应链信用从看主体信用向“物的信用”延展。就传统来讲,供应链金融中做“物的信用”的有三个关键问题,即“算得清、管得住、卖得掉”。这几个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也是此次直播熊老师重点讲解的,即银监会29号文要落地最关键的就是“动产质押的风控体系建设”。

一般提到银行风控逻辑主要是基于主体信用来做的。那过程信用体系又该如何搭建?对此,熊老师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目前是最完善的,和其他金融业态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体系去控制风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构建动产质押融资风控体系要善于借鉴银行体系的风控做法,一定要把动产质押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化,哪怕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也要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努力。

银行的风控体系一般有信贷政策、信用评级、企业授信、信贷产品、信贷流程、信贷组织与信贷规则这几个部分。熊老师认为,从主流银行风控体系到动产质押风控体系构建中,我们不能照搬银行的风控体系,但是可以借鉴并迁移到动产质押风控体系里面中来。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构建以过程信用为主的动产融资风控体系路径该怎么迁移?对此,熊老师分享了他的观点,供大家参考:第一,融资政策,银行风控体系中的行业信贷政策对应到动产质押融资中可借鉴划为融资政策,规定什么行业可以做,什么行业谨慎做,什么行业不能做等;第二,场景评估,银行风控体系中对应的客户评级调整为动产质押融资中的场景评估,比如某一个具象的场景适不适合做动产质押融资;第三,管控体系,动产质押融资风控要建立一种过程管控体系;第四,场景授信,可根据监管的动产货物总值、监管水平、以及它的价格波动等水平综合来确定一个场景(众多中小企业参与的)的总体授信额度,一般而言,管控货物总值越高,授信额也越多,反之亦然。以此为总额控制,再判断每个企业的核定额度和结论,这是动产融资风控体系最重要的支撑;第五,业务规则,如银行的信贷流程对应在动产融资中给对标成业务规则。第六,组织与授权体系,以动产质押融资为例,具体谁来干这个事,风险公司谁来控制?以上6个方面,就是熊老师认为的理想的构建对于动产融资风控体系的状态,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主体信用还是核心企业信用还是说基于物的信用,其隐藏的逻辑就是要从原来的以关注主体信用为主,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给企业进行融资、进行风险判断的一个信用模式。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过程信用与主体信用的关系呢?

对此,熊老师阐述称,从理论上讲,构建过程性信用为主的动产融资风控体系,也不排斥主体信用的风险控制对动产融资风控体系的帮助支撑。他认为,基于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过程信用+主体信用,可以利用两者综合来进行风险控制。具体来看,如何落实这个过程大概有三种组合:第一,弱主体模式,淡化主体信用,强化过程信用管控;第二,偏弱主体模式,主体信用为辅,过程管控信用为主;第三,中等主体模式,本身主体信用较好,同时引入过程信用管控。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建立管控体系的投入,降低融资成本。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此外,熊老师还表示,不管是主体信用也好,还是过程信用也好,从实施来看,动产质押融资风控也可以引入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中的贷前利用供应链发现筛选客户、贷中进行交易控制、贷后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的品类采取不同策略方式。但无论借鉴贷前、贷中、还是贷后管理,其核心逻辑永远都不要离开供应链及其“四流”。

动产质押的风险不仅仅在于物的有形部分,还有物的无形部分。而基于过程信用的供应链风控体系具体的管控体系构建,熊老师提出应重点围绕5+1可控来开展研究和规划;从操作层面看,动产融资管控体系的构建要做到对市场可控(存量、增长)、实物可控(品类可控、数量可控)、品质可控(入库可控、持续可控,)、价格可控(盯市、补仓)、流动可控(处置渠道、处置协议)、权属可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熊老师称,现在业内做的可控主要是围绕第二个实物可控讨论的,大家更多的是在关注仓库监管系统以及监管技术的应用;基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就出现了仓单以及电子仓单这种产品,但其他几个风险点依然存在,所以银行等社会资金是难以大规模进来的。因此要落实29号文件不仅仅要控货,而且要基于供应链去控制市场、品质、价格、流动、权属等6个可控的生态建设,这样动产融资风控管控体系建设最终才能全面落地。另外,在监管层面上,熊老师表示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监管方案,其所具备全面要素包括监管仓库的投入,监管者的主体信用赋能、评价监管人的标准制度和流程,设计监管规则和监管协议,培养监管团队,最后通过监管系统来实施落地。

小结

除了分享上述关于过程信用管控体系的内容外,在直播尾声,熊老师也针对直播间观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解答,比如“国企供应链公司和想进入动产融资市场的银行在市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过程信用管控体系在重庆的实践案例”、“银行和国企是不是整个业动产融资业务的主要推动者”、“如何规避出现道德风险”、“基于过程信用管控体系的商业模式如何破解融资成本高”“西南地区构建关于动产和权利评估以及物流仓储的配套这方面基础设施的进展”等问题。

最后,主持人蔡总总结称,对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目前最主要的资产可能主要就是动产以及相关权利,而中小企的动产融资需求和银行主要又是做不动产的担保融资相矛盾,这便存在一个市场需求和供给的错配问题,所以此次银保监29号文出台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银行积极去从事动产融资。但如何让银行最终能够有意愿、有能力进入动产融资这个市场,其实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真正要激活我国庞大的动产融资市场,不是说是单靠某一个仓库某一个监管方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仓库方监管人、金融科技公司、物联网公司甚至包括地方政府等各方形成一种生态,然后通过协同合作才能真正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真正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作者毛莉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中企筑链
关 闭
申请成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