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09

2022-06

供应链金融蝶变发展——挑战与未来

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已经得到广泛讨论和政府高度认同,但是在疫情冲击之后,目前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作者宋华

今天非常高兴跟各位朋友分享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变化。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供应链金融蝶变发展:挑战与未来”。

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已经得到广泛讨论和政府高度认同,但是在疫情冲击之后,目前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我想先从两组数据看一看今天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

大家知道科法斯最新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支付状况调查报告》已经发布了,根据他们的调查报告,2021年逾期付款的企业在减少,但是逾期时间在不断增强。2020年是79天,2021年是86天,而且超常逾期付款,也就是超过6个月的企业从15%上升到2021年19%。大家由此可以看到今天的形势在恶化。我自己也计算了2021年的现金循环周期,我算了一下545家中小板制造业的情况,大概平均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82.12天,存货周转天数是127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81.69天,整个CCC(现金循环周期)大概是128.42天。而相应的中位数是多少呢?是99.2天。由此大家可以看到,那就是中小板制造业它的均值大于中位数,说明什么?说明大多数企业的CCC偏大。这就是两组数据中反映的情况。再次说明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供应链金融遇到极大的挑战。

为什么遇到极大的挑战?首先,我们大部分企业今天仍然在关注核心企业。依托核心企业推动供应链金融仍然是主导的模式;我们所关注的仍然集中于交易性资产,换句话说应收、应付、存货、仓单;我们所关注的要素仍然是主体信用的数据和技术。这就是今天中国在推动供应链当中的一个状态。

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将面临一些挑战。这是我的“天平理论”。一方面,在天平的底座层,商业周期的变动,特别是这两年疫情的冲击,再加上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导致今天贸易背景的质量和真实性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可以在各行各业看到,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新冠疫情冲击之后,很多行业难以为继,供应链出现了巨大风险。再加上商业企业的异质化、数据形态的不规范、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了供应链信息难以形成,真实性更受质疑。另外是两端,资产端,它的交互客观性和细颗粒不足,导致资产质量难以保证。除此之外资金往来的清晰性和用途不明,导致了资金闭合和资金流动的追溯无法保证。不要看大家谈论供应链金融很多,包括政府下的文件很多,但是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真的进入到了寒冬。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克服和解决,下一步供应链金融没有办法真正持续发展。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亟待解决的是“3T”。

一是Transparency(透明),我们说的透明不仅仅是业务活动的可视可见,而是整个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单证流转和所有参与主体活动,尤其是界面活动,环节和环节的交接,作业活动的交接处能够实现透明,最终实现关键节点反脆弱。

二是Traceability(可追溯),这里说的不仅仅是溯源,是知晓业务和产品的往来,能够确切地反应产业链供应链运营中各行为主体的责任和相应的担当,从而能够有效地区分各主体、各环节的质量。

三是Trust(信任),来自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管理运营能力的提升。但是注意,技术本身并不带来信任。对于学术界现在有一种说法“算法信任”,我个人认为算法不能带来信任,算法能带来短暂的信心,并不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信任。信任是来自于什么?一定来自于产业当中的低效率和洼低能够得到解决,形成持续的往来关系,这样才能解决信任问题。

所以这3个T不能解决,无论怎么谈供应链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要理性回到解决的问题上。

基于这三个问题,我最近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解决的三维”,这三个维度不能在实践当中加以探索,加以促进,供应链金融不可能真正达到我刚刚说的3T。哪三个维度呢?

一是供应链运营的场景。二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导向。三是供应链金融运营的手段。这三个维度一定需要我们发展。

第一,场景的突破与发展。

供应链金融运营的场景一定是从两个维度推进。

场景的第一维度是供应链金融的运营范围,就是它的范围在哪?以往我们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关注于上下游。比如今天原来很多金融机构谈到的M+1+N,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对它的上游和下游。这是现在运营最为广泛,最主要的一种模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范围会极大的局限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须要向从传统的只关注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上下游转向产业集群。所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主战场一定是产业集群和地方产业平台,以这个为依托来帮助搭建产业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把金融嵌入各个地方。当然进一步往下走应该是跨域协同,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跨不同区域,甚至能够跨不同的国家。最近我们和财政部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多边合作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不失为是一种好手段。所以我们的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必须要做一次突破。如果仍然扼守在核心企业,我认为这个出路是非常受限。这是一种场景的第一个维度变化。

场景的第二个维度是推动的主体。这个主体由谁推动?原来是核心企业推动。但是将来逐步要从某一个单一企业转向专业化平台。这种专业化平台是各种服务商、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协同所形成的专业平台。当然,再往上走可以是政企联盟。比如这次论坛白皮书里面的新建元和融案例是典型的政企合作的供应链金融。将来我们的场景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关注三个要素。如果要做场景性的变化突破,必须要关注三个要素,也就是场景的健康性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产业生态,包括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健康性问题。这个健康性可以用三个维度衡量。一是稳健性,如何建立健全稳健的产业基础设施。比如说公共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系统。比如在今天的青岛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开始有政府推动建设一些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这对于我们建立场景的突破是有很大的益处。二是生产力,产业运行的高效持续是关键,如何形成一个特色化产业带和经营体系,这是供应链金融突破的一个基础。

三是创造力,需要平衡智慧监管和金融创新。大家知道最近金融规制越来越严,怎么保证金融合规,又让金融契合场景创新,具有自驱力,这个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探索。不管不行,管得太死也不行。这个问题如何平衡?我觉得无论从管理方还是企业方都是需要思考的。比如最近我再谈到的拆转融业务,显然它的规制要求越来越高,我个人认为这种规制是必要的。反过来新的规制环境下传统做拆转融的企业需要思考何去何从?所以我想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场景性突破和创新发展。

第二,是导向的突破与发展。

同样有两个维度,一是金融业务要突破和发展。传统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主要的手段和模式还是借贷,我经常说的资金借贷。但是供应链金融,我们不能把眼睛一天到晚盯着借贷,如果盯着借贷,供应链金融没有出路。因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现金流,优化产业现金流不仅仅是借贷。我们需要从借贷思维逐步向综合金融方向发展。综合金融是什么概念?突破以应收应付和存货为基础的传统业务模式。比如说预付折扣、订单融资、信用融资,包括动态折扣等等,这是一种综合性供应链产品。而且再往上走包括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等等的结合。所以我想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个突破。

第二个突破是管理要素要改变。比如传统都是基于应收应付和仓单做的业务,我称之为“交易性资产”,但是未来做供应链金融需要更加关注“行为形资产”。怎么把供应链行为做成数字化、资产化,基于这种资产开展供应链金融。刚才我听了马行长所讲的绿色、可持续。在这次的白皮书里面国网英大开展的供应链碳金融是非常有益的突破,它是基于行为性资产。今天下午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可以听一听这个方面。未来供应链金融导向一个重大的发展变化,一定要从反应型供应链金融转向前摄型供应链金融。什么叫反应型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融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前摄型供应链金融就是用供应链金融帮助我们优化推动产业的发展,我想这也是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也需要关注三个要素。

一是管理创新。深入细致把握供应链规律,特别是结合供应链的韧性建设,精细化供应商客户管理。不可能对所有人都采用前摄型,一定要精细化管理。

二是金融创新。要摆脱单纯的应收应付以及存货融资,要结合产业运营的需求开发更为全面、更为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样金融才能真正贴合实业,才能真正渗透产业实业运行过程中。

三是知识创新。需要拓展产业供应链的运营知识,利用知识图谱设计、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我们也看到今天很多的企业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应收应付,而是利用产业知识图谱开展供应链金融。所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前摄性供应链金融。我认为这是第二个需要突破的维度。

第三,供应链金融手段的突破与发展。

供应链金融手段的突破与创新。同样体现两个维度。

一是技术要素,从传统依赖互联网到综合性的现代数字技术综合应用,这是手段上的变化。

二是行为要素从单纯的数据管理转向数字治理。这个恐怕也是我们在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维度里面同样也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数智化内涵问题。数字技术本身不能带来信任,算法信任永远是短暂的。真正数智化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我最近提到的信任链。

所谓信任链就是三点,一是可信交易链,怎么能够保证上下游所有交易是高质量、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说合同、基础参数,各种函证能不能规范化。在这个基础上又怎么能够解决寻原采购、生产等过程中的真实性和高质量性,包括运营构成的交易网络。但是可信交易不能造就数智化。

二是可信资产链。因为中国的交易可能是真实的,但是未必资产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可信资产链。同样也涉及商品的定义,形状、价格、物流单元、仓单、运单、面单规范化问题。还涉及仓配运转整个流程化管理,还有物流网络。

三是可信行为链。我最近经常说为什么仓单质押、存货融资不敢做,因为中国的物权和货权未必是统一的。所以要想真正解决金融的问题,必须解决可信行为链。

这三链我称之为“信任链”,信任链的建立才是真正的数智化。所以数智化的概念不是IOT,不是AI。ABCDI只是手段,本身不能带来信任。特别是科技公司不要迷信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技术不能结合业务,不能贴合场景,所有技术只是一个玩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智化的治理问题。因为今天我们都在说科技化、数字化,必然涉及如何治理。比如数据来源,包括数据标签,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特别是谁来负责,如何共享,怎么共享。这个问题我建议各个机构,各个企业,包括平台方在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不仅供应链金融难以推动,也有可能会遭到监管方的极大质疑。所以这是必须要关注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要解决的是数智化的应用问题。我们利用数字化不仅仅是为了管理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而是如何基于数字推动产业价值的创造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像刚刚马总说的“双碳”,怎么通过供应链金融加数字化实现。这是今天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往往涉及到对供应链金融的看法和运用的手段出现巨大的差异。

最后说供应链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涉及到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这几层架构怎么搭。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供应链金融才有更长远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在于脚踏实地的建构基础设施!而不是只关注“金融”。

内容依据现场演讲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且内容有删减,仅供行业人士参考学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中企筑链
关 闭
申请成为合作伙伴